国教学院开展《习近平在上海》专题学习活动
10月31日至11月2日,国教学院教职工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小组学习《习近平在上海》采访实录,全体教师党员在学习之后,也交流了学习感受,以下是部分党员教师的学习感悟:
孙晨曦: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任职期间,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勤勉的工作精神。他重视基层调研,会提前针对性的做足功课,然后安排好调研的重点内容;他重视郊区农村的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关注民生;他为上海的城市精神增加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8个字, 把上海放在了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中重新定位;他重视人才的培养,提倡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他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新闻工作队伍,让他们运用媒体的优势,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力量。
朱姝姝:通过《习近平在上海》主题党日活动,更加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求真务实以及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比如调研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从来都是深入一线,与最基层老百姓面对面交流。调研工作不是简单形式,而是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既能从大局上统筹安排,也不忽略细微之处。
蒋妮燕:习近平总书记自2007年3月在上海担任上海市委书记一职,在看完《习近平在上海》的采访记录后,在我理解上海城市精神原来的两句话“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更多的是对上海城市现有文化的一种描述和提炼。但习近平总书记在后面加的这两句,是极富深意的。就是“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在原来8个字的上海城市精神上又加了8个字“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新的上海城市精神提出以后,在全市上下形成强烈共鸣,这16个字也深深印刻在后来上海一路前行的轨迹之中。
乐海文:通过学习《习近平在上海》我深深的体会到,习近平同志对上海的意义不是通过他在上海工作的时间长短来论定的,他提出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作为我们的城市精神,长久以来始终影响着我们。
“如果说海纳百川是上海一贯的文化特点,追求卓越是上海的一种文化本质,那么开明睿智本身是一种态度,大气谦和是一种胸襟,这样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进一步追求卓越。”这是习近平对上海城市精神的一段阐述。
10年多来,屡屡重温这16个字,生活在上海的很多人,会油然生出感慨—在通往“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路上,上海正在这样实践,努力成为更好的上海。
可以说,16个字的城市精神,已深深印刻在上海行进的轨迹之中,奠定了今天上海追求的精神气质,更引领着未来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韩晓梅:《习近平在上海》实录向我们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上海工作7个月间的一系列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举措,这一方面为上海的发展明确目标和指引方向,另外一方面也体现了主席超强的政治驾驭能力和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 同时,这也让我们对上海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感谢祖国,感谢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